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

EMBA教育聯盟

「EMBA教育聯盟」校際個案比賽即將在本月底29號舉行,包括:政治大學、中山大學、中央大學、中正大學、台灣科技大學、成功大學、交通大學、清華大學,八校EMBA學生都已經摩拳擦掌,準備過招。

「個案教學」為近年來國內外管理學院所積極推動的教學法,期望讓學生透過參與式教學,融入情境之中,以培養其對企業經營的高敏銳度。自民國94 年起,積極師法美國哈佛商學院,推廣參與式個案教學(CaseMethod and Participant-Centered Learning),每年遴選數名種子教師赴哈佛商學院取經,回國後將個案教學法落實於課程中,帶給台灣學生國際水準的商管教育。

為了將個案教學深植台灣教育,EMBA 教育聯盟舉辦「校際個案華山論劍會盟」,比賽個案由哈佛個案中選取,每組有10分鐘的簡報時間、15分鐘的問答時間,共計25分鐘,培養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,學習團隊合作完成個案簡報製作,以最精闢、有邏輯及具深度的分析方式,將所有觀點濃縮成為菁華論述。評分標準包括:個案問題分析、個案問題建議、評審問題答覆以及簡報內容與技巧。

EMBA教育聯盟「第一屆校際個案華山論劍會盟」,本月29號假政大商學院「國際會議廳」舉行,比賽當天,所有參賽隊伍都必須到場聆聽其他隊伍的簡報;八校EMBA執行長也將共同蒞臨,可見各校的重視程度。這場華山論劍會盟勢必精彩可期!

轉載自2009.11.13政大EMBA電子報 http://epaper.emba.nccu.edu.tw/archives/718

2009年11月26日 星期四

專業服務5大吸客利器

【專業服務5大吸客利器】專業服務業者,現在想要成功,必須運用明智而有吸引力的行銷才能讓公司成長。(1)制訂量身訂做的行銷及成長策略(2)建立品牌及居市場領導地位的聲譽(3)透過行銷傳播創造知名度(4)蒐集新客戶名單以取代流失的客戶(5)培育極力爭取新生意的業務高手。《大師輕鬆讀》356期》

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

www.youtube.com

(newtalk.tw )拉克風災重創南台灣,正當全國緊盯著電視新聞轉播災情報導,一篇名為<無聲哀號>的blog文章,已在網路上廣為流傳,熱切討論。這篇文章作者在當時是年代新聞部工作人員,因目睹8/10年代新聞開放災民call in 通報災情,卻沒有即時將災民訊息回報中央防災中心,經詢問新聞部主管後,沒有得到正面回應,心急之餘,回家後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寫下當時的心情。只是沒料到,一位是po文的作者,一位是回應文章的人,兩人雙雙遭公司停職,丟了工作,還遭公司提告。 ...
真正的正義豈是少數幾人能達成,正因為多數人不介意電視台操作,因此對特定電視台而言,符合她們所需的新聞內容才是重點,其他的不是自動刪除就是扭曲!惡性形成已久。可憐的祇是老百姓,無端成為政客、金主的白老鼠,何時能有公正的媒體環境~何時就有客觀的評論報導。

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

策略規劃

好文章欣賞
策略規劃
動態競爭策略規劃 『策略九說』企業在規劃未來的經營策略時,除了考量本身的條件外,還應從動態的觀點,分析本企業和競爭者之間的互動關係。尤其是最近幾年來,產業中環境變動快速,技術創新頻率高,產品生命週期短,傳統競爭優勢以不能提供長期經營的安全保障。如何從彼此的互動中,在不同競技場尋找可能的攻擊或防禦策略,是策略規劃過程中更重要的課題。以下僅列出策略九說之競技場,詳細說明請見『策略九說』p285-p292。

策略九說競技場: 『價值/效率』競技場『能耐/結構』競技場 『實力/體系』競技場 『異質/同形』競技場 『超優勢競爭』-新時代動態競爭理論與運用 Richard A.D'Aveni 著過去維持企業優勢的力量,現在正迅速的瓦解中,敵對狀況越演越烈的同時,競爭對首也不再溫文有禮,值此競爭熱度全面升高時,就連最沈寂的行業也不例外;從軟性飲料到電腦軟體,從玉米穀騙到微晶片,無一可以逃出超優勢競爭的手掌心,在超優勢競爭的環境裡,優勢不在屹立不搖,競爭的策略重點,不是尋求持久的又是,策略的目標,亦非建立穩定與平衡:成功所仰仗的,是持續開發一系列的暫時優勢,是主動打破現狀,並積極轉移到下一個優勢。超優勢競爭中有兩個重點部分:一為四個動態攻防領域,另一個為動態攻防的規則,下面就簡單列出其要項,其他詳細的部分請見『超優勢競爭』『超優勢競爭』之競爭領域:
1. 成本與品質的競爭
2. 時機和專業知識的競爭
3. 建立和摧毀碉堡的競爭
4. 累積和削減雄厚資本的競爭

『超優勢競爭』之新競爭規則:
1. 更高的股東滿意度
2. 策略預測
3. 速度的定位
4. 出奇不意的定位
5. 改變競爭的規則
6. 告是策略意圖
7. 同時和一連串的策略出擊 發生動態競爭之產業 只要有競爭行為之產業便會產生動態競爭現象。

不分地域,屬於全球共通之現象。 不分傳統或高科技產業,例如:汽車、電腦、消費電子、零售、紙尿布等。 動態競爭現象之情境因子科技、環境激烈變化,競爭不再是靜態的。因此,只要有一家廠商發動超優勢競爭就會迫使其它廠商跟進,繼續爬升擴展階梯或跳至新的階梯,而產生超優勢動態競爭現象。 其它情境因子 結論 科技與環境變化快速---快速的變化賦予動態激烈競爭循環的動力。挑剔的顧客---消費者期待更高的品質、價格或其它期望,故廠商為追求利潤、市場佔有率或取得一連串短暫的競爭優勢,亦會不斷追求創新,進入動態競爭的循環中。 廠商間互相不信賴---故無法維持永久合作關係,廠商怕失去優勢必會不斷創新,因此兩次破壞間的穩定階段時間極短現階段廠商的策略為「適度反射、尋找或創造暫時的機會」,而非「在場品市場中做長期、審慎規劃某個特定行動的產品」。過去傳統阻礙競爭進行並維護現狀的策略已經消失。 成功的公司學會如何破壞現狀、登上擴展階梯、重新啟動競爭的循環或是跳到原本沈寂的競爭領域。

剖析競爭策略的完整內涵─ 評麥可‧波特《國家競爭優勢》與理查‧達凡尼《超優勢競爭》甫於七月底來台訪問的知名經營策略大師麥可‧波特,他的思想精髓一直深受全球敬重,而他相關於「競爭力」的著作,也一直為企業領導人奉為圭臬;不過,波特的競爭理論在1994年面臨了挑戰,由另一位頗受注目的學者理查‧達凡尼所出版的《超優勢競爭》(Hypercompetition)一書,則提出了與波特若干不同的理論,重新為企業競爭策略解讀。在此,謹以波特於1998年出版的《國家競爭優勢》(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)與達凡尼的著作做一比對,之所以從波特眾多的著作中挑選出這一部,是因為波特在此書中清楚而完整地解釋他針對競爭策略所發展出的「鑽石體系」,正與達凡尼所提出「超優勢競爭」的四個基礎有一相對應的比較。除了能同時了解兩位學者針對「競爭力」此一課題所提出的理論基礎,以及其差異處;更希望能引發國內企業對「競爭力」這個主題的深入探討,繼而營造屬於自己的競爭空間與優勢。 兩種理論的基礎核心在《國家競爭優勢》一書中,麥可‧波特以自創的「鑽石體系」的角度出發,架起策略擬訂與實際履行之間的橋樑,提出價值鏈的概念,從成本和差異化的角度,檢視所有形成競爭優勢的種種特定來源,更針對影響企業競爭優勢重大的專業領域逐一探討,涵括企業行銷、生產、控制、財務等活動,並連結傳統的企業政策和產業經濟,提出嶄新的全方位觀點。 在《超優勢競爭》一書中,理查‧達凡尼則提出「超優勢競爭」的四個基礎,
1.價格-品質的定位競爭;
2.創造新專業知識和建立先驅者優勢的競爭;
3.既有產品或地理性市場的攻防競爭;
4.以雄厚資本為根基,建立資本更雄厚之聯盟的競爭。

由此衍生出七個動態策略方法(即所謂新七S),即成為企業競爭場上的決勝關鍵。 兩種理論的差異處
1. 相較於麥可‧波特的競爭理論,理查‧達凡 尼認為自己所提出的競爭策略較符合高倍 數時代的需求,因此,將其歸為「動態競 爭策略」。
2. 不論是麥可‧波特自創的「鑽石體系」,或是理查‧達凡尼所提出「超優勢競爭」的四個基礎,所含括的層面幾乎是重疊的,較大的差別之一是:在達凡尼的四項基礎中,特別針對新經濟時代而加強企業創新及聯盟的重要性。
3. 麥可‧波特的競爭理論強調的是如何保持長久的競爭優勢,而理查‧達凡尼則認為在新數位時代,新的市場所處的是經常性的失衡狀態,因此,他所提出的策略則著重在開發一系列的暫時優勢,目標在打破現況。在眾多探討「競爭策略」的書籍當中,我們特別選出兩項具代表性的理論架構,希望藉此能突顯出競爭策略的重要性,以及提供一個深思的機會。尤其是此時,台灣一向引以為傲的經濟實力開始面臨許多嚴苛的考驗之際,政府及企業更必須積極地體認所有的主客觀環境,找出這一個階段的定位,重新出發。
■麥可‧ 波特(Michael E. Porter)--經營策略大師麥可‧波特,現任哈佛商學院教授,以「競爭策略」的研究聞名於世。理查‧達凡尼(Richard A. D'Aveni)--現任企業策略課程教授,兼任多家企業的諮詢顧問,被譽為最有潛力成為下一個彼得‧杜拉克。
■何謂鑽石體系? 鑽石體系大致涵括四項因素: 1. 生產因素 2. 需求條件 3. 相關產業和支援產業的表現 4. 企業的策略、結構和競爭對手
■何謂「新七S」理論? 「新七S」這個名稱來自於麥肯錫的原版七S,具體內容包括
1. 更高的股東滿意度
2. 策略預測
3. 速度的定位
4. 出其不意的定位
5. 改變競爭的規則
6. 告示策略意圖
7. 同時和一連串的策略出擊。

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

討論項羽.宋義

項梁(?─前208年),秦下相(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)人,秦末著名起義軍首領之一。楚國貴族項氏的後裔,項燕的兒子,西楚霸王項羽的叔父。在反秦戰爭中為秦將章邯所敗,戰死。
項梁因是故楚世家世代為楚國貴族,項梁之父項燕是名將,在秦楚戰爭中,被王翦打敗,於是殉國。項梁世代祖先,多是楚國將領。因此極具號召力。

宋義(?-207)是秦末楚國的大臣。
廣陵(江蘇省揚州市)人召平,受張楚王陳勝的派遣,去奪取廣陵,還沒有攻克廣陵;得到張楚王陳勝失敗的消息, 而章邯馬上殺到。於是,渡長江到南,詐稱奉陳勝的命令任命項梁當楚國上柱國,項梁遂率八千冮東子弟渡江北上。
項梁子侄起義後,得到張楚王陳勝敗亡的消息;同時找到了楚懷王之孫羋心而立之,仍稱楚懷王。
項梁屢次大破秦軍,得意忘形,宋義勸說:「如果這般驕傲,定必失敗。」後來,項梁戰死。章邯包圍鉅鹿,趙國請求救援。宋義對楚懷王說:「臣願去救援鉅鹿。」
楚懷王遂封宋義為上將軍,項羽為次將,范增為末將,遠赴鉅鹿。
誰知,宋義在安陽屯兵四十六日,只顧自己玩樂,全無救趙之意。
項羽終於忍無可忍,遂發動兵變,斬殺宋義,宋義之子也被項羽派人殺死。

宋義雖有小智,但鬥志不高畏懼虎狼之秦,藉故拖延行軍因而被項羽逮到機會,用之祭旗揭竿而起。這算是時代偶然吧!上天注定項羽成霸業。
不然以宋義用兵的程度,雖然不知如何?但總是比不上項羽,倘若宋義當時沒
逃避、輕忽,哪有鉅鹿之戰大破秦軍,項羽在兵力不如對方,指揮也差的體系下
,能不能活命在次奮戰即是問題。
當項羽破釜沉舟和秦軍大戰時其餘諸侯援兵結寨九處卻無一敢幫忙,也因此當項羽大敗秦軍後,走入帳幕其他諸侯皆不敢目視之威震天下。

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

相處和分手

相處和分手
天下事:正是合則聚,逆則分;如果自己思考無法忍耐,
還是早點解脫,各自尋找一片天。
和什麼血型的男子關係不大,重點在於~
1.您能一直忍受這種情形嗎?
2.您有可能改變它嗎?
3.他有可能為妳改變個性嗎?
4.真的都不行,妳能為牠改變個性嗎?

以上四題任一堤為真,那就繼續試試;
如果都是否~那還是謹慎考慮考慮

陳泰霖 【歡迎參觀部落格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cavalary-blog】

談【欣賞、喜歡、愛】

欣賞、喜歡、愛

以上三者都是ㄧ種持續性的心理狀態,

其實個人是比較喜歡分五類:注意、欣賞、喜歡、戀、愛

以上這五種認知感覺分類。

因為人類知覺注意能力有限,所以一般我們會對有興趣或是特定的事務有反應,這正是所謂雞尾酒會效應,即是在人群吵雜的舞會裡,雖然有各式各樣的聲音,但是我們會對自己的名字反應 = 這是注意



美麗的事務既然吸引了自己的目光,我們會去解析和探究美女魅力之處,會ㄧ再駐足在三流連忘返~甚至忘記時間 =欣賞



對於欣賞的活動或人物,接觸時會心情愉悅,會很習慣 - 想待在那環境或那一位身邊,只要在那環境或那人身邊就會覺得很舒服 =喜歡



當我們很喜歡某人或事務時,會ㄧ直想要接觸那種感覺,甚至幾乎無法自我控制,有種類似成癮性的情感,我們會將大部份的心思關注那人,為他喜、為他悲,表現上可能會很激烈,但也可能反而退縮!(因為害怕破滅或是無法承受失敗)

歡樂、狂喜、焦慮、不安、幸福等等強烈情緒,如走馬燈般交織,可能會因為他/她 看了自己一眼而心跳不已,也可能因他/她 說了ㄧ句話而憂愁,為妳歡喜為妳悲,戀是最美好的時光,也是詩人作家永恆的夢想。



當投注全部的心力後,戀會ㄧ直要求戀人的注意,會使性、會撒嬌~渴望對方的注意,確容不下其他!=>名言『情人眼中出西施』,更貼切的說明是『眼中只看的到情人』什麼缺點都被自動屏蔽和美化!但是愛就不一樣,那是不求回饋的付出、關注、包容和體貼。當然有很多人或許終其一生無法體會,或是得到真愛。

那真是非常可惜的,母愛的付出是ㄧ種典型(當然部份不負責任的母親除外),

愛是很美好的,可是不一定會發展到最後的愛。



這五種階段也有可能跳過一些,比如一見鍾情,就是直接從『注意』跳到『愛』當然機率不高就是^^

祝大家都能找到心中的『愛』。